混凝土泵也有脾氣,混凝土要處理好再給我!
2021-08-14 來自: 混凝土泵 瀏覽次數:643
1.超高層混凝土目標設計。超高層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技術方面主要考慮減少混凝土泵送阻力,降低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泵送損失。具體要求為混凝土需具有大流動性、高抗離析性、低粘度、高保坍、低泵損。
2.原材料要選好。根據混凝土目標設計好原材料,具體要求為:
1)水泥,采用性能穩定、水化熱低、凝結時間利于施工的42.5R級普通硅酸鹽水泥。
2)礦物摻合料,常用的有粉煤灰、石灰石粉、礦渣粉。粉煤灰,不宜低于Ⅱ級,一方面改善混凝土粘聚性和可泵性,另一方面大限度地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放熱,降低工作性能損失;石灰石粉,篩余細度宜小于15%,利用其微顆粒的填充效應,增加混凝土抗離析性能,并減少混凝土壓力泌水;礦渣粉,不宜低于S95級,活性高,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同時改善混凝土微觀結構,強化了漿體與集料界面的粘結力,提高混凝土抗離析性。
3)骨料,為進一步提高混凝土體系的穩定性,減小離析,考慮降低大石子粒徑,改善骨料粒型,降低泵送摩擦阻力,粗骨料宜選用5~10mm、10~16mm級配的整形碎石,細骨料宜選用細度模數為2.5~2.8范圍的中砂。
4)外加劑,外加劑對于超高層泵送混凝土十分關鍵,建議根據工程特點調整專用外加劑,調整需充分考慮在大流動性及高壓泵送條件下混凝土整體的抗離析性能、高保坍性和低泵損性,嚴格控制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經時和泵壓損失。
3.配合比設計。配合比設計圍繞提高混凝土可泵性開展,可泵性指新拌混凝土在泵壓下沿輸送管道流動的難易程度及穩定程度的特性,主要表現為流動性和內聚性(抗離析性)。具體措施有,采用大摻量礦物摻合料,在保持水膠比不變的基礎上適當提高膠凝材料用量,適當提高砂率,增加水泥砂漿的量,提高混凝土流動性并大程度減少混凝土泵送摩擦阻力;另一方面,采用相對較小粒徑的粗骨料,減少骨料沉降,采用高保坍、高抗離析、低泵損的專用外加劑,提升混凝土的抗離析性能。
本文由:混凝土泵整理